節目介紹
本劇改編自自然作家自劉克襄先生的小說《風鳥皮諾查》,編導許瑞芳由故事主人翁「皮哥」自北方遷徙到南方一路的心路歷程開始,歷程中與大自然的搏鬥,其實彷若人的一生所必須面臨的各種角力、追逐;而以「候鳥」的身份來到南方,面對不同的「留鳥」與「候鳥」,在此二者之間掙扎、擺盪,故事中「皮哥」汲汲營營的追尋心目中的英雄「黑形」,亦彷若人一生對生命目標的探索與追尋。
本齣戲結合多媒體與裝置藝術,當時(1996年)特別邀請獲得「亞洲文化協會」獎助金的兩位美籍雕塑家謝茵及志元內田(BART S.UCHIDA)為舞臺設計,兩位藝術家同時從事視覺表演藝術多年,其所設計的舞臺呈現出抽象而且具有即興創作的風貌,演員使用常見的PVC塑膠管及鋼管製成的螢幕,隨著劇情及情緒的流轉,由演員藉著長時間排練培養出的默契,使用這些塑膠管,即興的創造出一座座雕塑品,與視覺影像設計陳慧美所設計的影像結合,並配合由留美作曲家陳約翰為本齣戲使用電腦創作的配樂,營造出前衛又具影像震撼的舞臺及裝置視覺畫面。
全劇以人飾鳥,導演採美國紐約歌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教授Anne Borga的「View Point」表演理論進行實驗,並企圖製造多元的舞臺視覺畫面,對白方向以帶有濃厚府城味的生動臺語對話,轉化自原著小說中的全知觀點和少數對談。
演出資訊
臺北時報廣場新的實驗劇場
1996/08/24(六)19:30
1996/08/25(日)14:30、19:30
成大成功廳
1996/03/13(六)19:30